精神文明報刊登 | 甘肅省徽縣:“民事直說”賦能基層治理

日期:2023/03/03/ 16:09  來源:精神文明報

字號:[][][]

   食堂建起來了、有地方洗澡了、孩子的作業有人輔導了、老人聊天下棋有了好去處……在甘肅省徽縣虞關鄉許壩村“幸福家園”里,老人孩子笑逐顏開、干部群眾其樂融融。這些溫馨感人的畫面正是徽縣全面推行隴南民事直說1234工作法取得的喜人成效。

  搭建溝通橋 織密連心網

  榆樹鄉剡壩村是易地搬遷安置村,有周邊7個村的118戶搬遷戶,占全村總人口的58%。如何讓這些人“搬得出、穩得住、能發展、可致富”成為村黨支部書記張媛媛心頭的大事。她帶領村級班子成員,把隴南民事直說1234工作法作為打開群眾心門的“金鑰匙”,組織大家面對面交流商討,圍繞獨居老人“吃飯難”問題建起了“幸福食堂”,圍繞留守孩子“學習難”問題組建了輔導班,圍繞陪讀婦女“就業難”問題辦起了手工作坊。

  這只是徽縣運用隴南民事直說1234工作法聽取民意、解決問題的一個縮影?;湛h以網格化管理為基礎,以陣地建設和機制完善為抓手,健全了“村黨支部-網格黨小組-黨員聯系戶”的村黨組織體系,全縣建成民事直說委員會213個,設置全科網格998個,黨員“1+N”聯戶微單元4253個,高標準建設“群眾說事室”“群眾說事點”“群眾說事亭”426個。該縣針對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較多,“在群里而不在村里”的現狀,建立“民事直說微信群”,打造民情民事“碼上說”平臺,已有7.2萬人注冊使用。鄉鎮科級干部每月參加1次包抓村民事直說活動,縣級聯鄉領導每季度至少參加1次村級“固定說事日”,每季度對各村黨支部推行情況進行1次通報,每半年組織開展1次現場觀摩的“四個一”措施。同時,通過高規格、高頻次推進,公開承諾、觀摩晾曬等方式倒逼民事直說接地氣、連民心、出實效。

  優化全流程 辦好民生事

  “天一下雨,泥水就滿路淌,簡直沒法走。”在大河店鎮文池村民事直說會上,村民陳貴情緒激動地提出了文池老街排水渠淤堵的問題。經過大家集體討論和議定,村黨支部書記廉海剛牽頭辦理,不到一周的時間,問題就得到徹底解決。

   徽縣從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出發,細化完善“說什么”“怎么說”“怎么辦”“由誰評”等核心環節和有事敞開說、黨群一起議、訴求馬上辦、好壞大家評的閉環流程,緊盯人居環境整治、美麗鄉村建設、黨務村務財務公開等涉及發展的“村里事”,聚焦土地爭端、經濟債務等關乎團結的“鄰里事”,關注父母贍養、子女教育等牽腸掛肚的“家里事”,建立“紅黃藍”三色民情分析預警機制,融入矛盾糾紛“排查—化解—辦結—回訪”全過程,按照“村社上報、鄉鎮吹哨、站所報到”的聯辦快辦思路,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一線、解決在萌芽狀態。

  截至目前,全縣通過現場和線上共說事4212件,辦結4025件,辦結率為95.56%;累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740件,成功率達98%。

  直說聚合力 振興添動力

  如何增強鄉村持續發展的能力和自主發展的動力?徽縣依托隴南民事直說1234工作法,精準化掌握需求,差異化謀劃發展、多元化整合力量、科學化推進治理,為鄉村振興強基固本、塑形鑄魂。

  柳林鎮洛壩村轄區內有3家礦產企業,多年來,由于“地企矛盾突出、村級黨組織服務弱化”被確定為2022年軟弱渙散黨組織。村黨支部書記龔偉為了扭轉工作局面,依托隴南民事直說1234工作法,開展“線上+線下”“集中見面+上門納言”等多種形式的民事直說活動,對整理的問題村“兩委”馬上辦,化解了企業運輸車輛存在安全隱患問題,解決了五保戶、孤寡老人吃飯和洗澡等問題,讓群眾參與到各項村級事務決策、管理和監督中來,打開了群眾的“心結”,獲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。

  徽縣把民事直說“民意臺賬”作為建設“四強四好”基層黨組織的“工作臺賬”和鍛造能說會干有擔當的干部隊伍的“試金石”,融合“五治”體系建設,激發鄉村治理的內生力?,F如今,在徽縣各鄉鎮村社、田間地頭,形式多樣、內容豐富的民事直說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,記錄著群眾“麻煩事”“難纏事”的“任務清單”在各級干部群眾同心發力、同向推動下,變成了干部評價的“滿意清單”和民生指數的“幸福清單”。陽光下,一張張笑臉、一句句點贊、一次次握手,交匯出黨旗上一抹最亮眼的鮮紅。

責任編輯:陳楚培
免费精品国自产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