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——2022年靜寧縣創建文明城市工作綜述

日期:2023/02/08/ 16:13  來源:文明平涼

字號:[][][]

  文明,是一個城市最深厚、最雋永的底色,城市因文明而美麗,生活因文明而美好。創建文明城市極大地改變了城市形象、提高了城市綜合治理能力水平、提升了城市文明程度、推動城市發展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。 

  聚焦精治慧治,打造生態之城。2022年以來,靜寧縣聚焦精治慧治,從生態環境的改善到居民住宅小區的改造再到背街小巷的治理,無不反映著一座城市的精細化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,涵養著一座城市的精氣神,靜寧這座古城做到了內外兼修,有里有面。堅持把國土綠化作為建設生態文明、推動綠色發展、實現動能轉換的重要抓手,以“一城、兩山、四線、多點”總體布局為重點,強力推進城區添景、鄉村增綠、通道提顏、管護提檔四大行動,實施黃土高原綜合治理、天保工程、退化林修復等造林項目14項,總投資6000余萬元,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,生態建設成績斐然。靜寧縣將老舊小區改造和背街小巷的治理納入重點建設項目,結合城市更新行動,完善各項設施,補齊功能短板,開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11個,切實改善了城區市民居住環境,改造后的小區成為了宜居整潔、安全綠色、設施完善、服務便民、和諧共享的美好小區。同時以城市更新行動為載體,重拳出擊,全面整治“城市病”,背街小巷也“靚”起來了,讓貫通城市肌體的“毛細血管”變得更加整潔、美麗、暢通。 

  突出綜合整治,打造秩序之城。為深入推進文明城市創建,營造暢通、有序的道路交通環境,靜寧縣制定“綜合治理行動”方案,扎實開展“城市管理提升年”活動,動真碰硬整治各類亂象,全縣累計拆違拆臨64.3萬平方米,戶外廣告、門頭牌匾3.5萬平方米,整治空中線纜5.3萬米,清理“牛皮癬”4260平方米,取締占道經營攤點115處,全面開展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工作,對人車不分離、亂闖紅燈、亂停亂放等現象進行集中整治,勸導行人闖紅燈860人次,非機動車不戴頭盔1126人次。深入開展交通文明勸導,路面見警率、管事率有效提升,學校、市場、醫院、車站等重點區域交通秩序明顯好轉,交通擁堵、車輛隨意掉頭、行人亂穿馬路等行為得到制止。推動全縣道路交通環境安全有序有效,提升了城市治理水平。2022年,全縣社會秩序持續好轉,所有重大節會、敏感時期安全過渡,刑事發案、治安警情和交通事故四項指數連續三年下降,偵破民生小案連戰連捷,“一難兩亂”專項整治成效明顯,城鄉交通環境進一步改善,亮化教育園區及姚柳大橋,更換燈具120余盞、線纜2150米,設置護欄2698米,安裝指示標識牌66面,新建改造供熱管網23公里,改造提升312國道、老靜莊路東關段、威戎段,盤活利用各類資源,建成停車場5處、停車位1032個,設置智慧化公共停車位2844個,新建改造城區公廁18座,開放單位公廁15處,市民生活更加便利。人民群眾的安全感、幸福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。許多市民欣喜地表示,這樣抓下去,城市一定會越來越有秩序、越來越漂亮! 

  注重以文化人,打造文明之城。以文化人堅如磐石,以文育人如沐春風。近年來,靜寧縣聚焦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工程,將創城的聲音,延伸到社區每一個角落,進到老百姓的家家戶戶當中。統籌推進縣級及以上文明村鎮、文明單位、文明校園創建活動,推薦報送新一輪市級文明單位5個,文明村鎮11個,省市優秀個人10名,評選平涼市最美志愿服務先進典型4名,大力推進“爭做文明有禮靜寧人”主題活動。開展鄉賢進村講故事活動220余次,繪制文化墻960多處,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、站、基地,廣泛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,組建發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1200多支1.7萬人,組織開展2022年甘肅省文化科技衛生“三下鄉”集中示范暨“我們的中國夢”—文化進萬家活動,扎實開展“周五志愿服務活動”,持續開展志愿服務活動780場次。在中小學校開展“賡續紅色血脈·培育時代新人”紅色講解員進校園暨“小手拉大手·共創文明城”活動24場(次),大力培育時代新人。組織開展“弘揚文明新風助力鄉村振興”表彰大會暨文藝匯演等移風易俗文明實踐活動累計800余場(次),廣泛傳播現代文明社會的新思想、新觀念,積極引領群眾自覺養成好習慣、形成好風氣,文明友善、和諧共進、守望相助、睦鄰互愛的良好風尚加速形成,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小落細。放眼新時代的靜寧大地,正能量更強勁、主旋律更高昂,遍地綻放的文明之花成為亮麗風景。 

  落實民生項目,打造幸福之城。2022年以來,靜寧縣以城市更新為抓手,大力實施路網貫通工程,全力以赴抓項目、擴投資,縣列重大項目累計完成投資62億元、增長18%。圍繞改造舊道路,按照“打通斷頭路,建設環城路,改造損毀路,消除瓶頸路”思路,加快城市道路建設和改造,實施道路暢通工程9項,總投資2.7億元,當年計劃完成投資1.5億元。2022年,靜寧縣重點交通項目“跑”出了新的加速度,位于教育園區的靜寧縣南環路3號橋項目便是其中的亮點之一。一年時間,靜寧縣圍繞群眾需求,加快農村路網建設,充分發揮道路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支撐帶動作用,從全縣實際出發統一規劃,對村組簡易道路進行硬化改造,推進美麗鄉村建設,賦能鄉村振興。截至目前,全縣自然村組硬化道路共計120公里,受益群眾覆蓋24個鄉鎮。建成第三幼兒園、平涼機電工程學校2處實訓基地,改擴建新城小學,新建改建中小學食堂40所、教師周轉宿舍60套;建成中醫院中醫治療業務樓、亞定點醫院(一期),全力做好社會保障,發放創業擔保貸款6875萬元,新增城鎮就業4282人,招錄高校畢業生335人,安置公益性崗位206人、退役軍人33,牢固樹立“人民城市人民建,人民城市為人民”的理念,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,全面提升城市宜居水平。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不斷攀升。

  靜寧縣委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王康樂說:“要實現和諧宜居的幸福之城,不僅要讓群眾增產增收、要讓城鄉環境優美,還要推動形成和諧、健康、向上的文明風尚。” 

  創文明城,做文明人。創建文明城市是一場沒有終點的“幸福接力”,是一段永無止境的“自我提升”,靜寧縣將持續發力,推動文明城市創建步步深入,真正讓城市綻放文明之花,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。

責任編輯:陳楚培
免费精品国自产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