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3/02/01/ 16:22 來源:理論網
字號:[大][中][小]
對中國人來說,“回家過年”是最重要的民俗。
“一年不趕,趕年三十晚”。臘月底的車站人潮涌動:拖兒帶女的、大包小包的、肩扛手提的……一幅幅千姿百態的歸家圖,帶著細膩綿長的人情味和終于回歸的煙火氣,是那樣撫慰人心。“春運”載滿熱切的期盼駛向團圓。
在我們心中,家是內心深處的情感依歸,家庭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系。春節是家最重要的節日,是祭祀祖先、探望父母、會聚親人的日子,是每個人生于斯、長于斯的生活根脈。一聲“過年”,牽動著我們心頭最溫馨的情愫。故土芬芳、耳畔鄉音、舌尖味道,有了它們,才有了“年味”。
“一元復始,萬象更新。”大紅燈籠沿街高懸、民間舞蹈龍騰虎躍,多彩的春節習俗是民間藝術的盛大舞臺,洋溢著濃郁的文化味:千門萬戶的大紅春聯,以對仗工整、簡潔精巧的文字傳遞了喜慶祥和、和合美滿的節日氣氛,也展現著飛揚的文采與深厚的內涵;寓意納福迎祥的年畫將藝術風格與文化內涵有機結合,承載著人們內心的愿景;精巧的窗花、門箋,每一幅都充滿智慧和暖意,也將人居環境點綴一新;鑼鼓、小戲、秧歌、高蹺,既是鄉村社區的群體娛樂,也是振奮精神的藝術行為。在肅穆的冬寒時節,我們以鄭重的姿態、強烈的色彩、動感的舞樂提振精神,為平凡的日子奏出溫暖、盛大、向上、向善的節日樂章。
曾經,在老舍先生筆下,春節是臘月拾掇忙活,是正月里飄香歡喜,是歲尾年終之時的美味佳肴,是新故相推之際的紅火氣象。在今天,春節有了新的“打開方式”,得益于信息技術的發展,遙隔萬里并不妨礙視頻連線,稍動指尖也能互賀新春。從傳統爆竹到電子爆竹,從走親訪友到云端拜年,從手寫福字到互贈“???rdquo;,當老傳統遇上新潮流,年俗形式雖然有了新花樣,但我們的文化追尋和情感慰藉始終都在,傳統年俗的文化韻味穿越時空、歷久彌香。
春節,是四季輪回的起始,是重整出發的契機。我們放緩身心、互致祝福,既是為了品味溫馨的親情、慰藉一年的辛勞,也是為了培育夢想的蓓蕾,眺望隨風起舞的日子。